资讯中心
News
广州小悦悦两次被碾事件引发国人关于道德问题的地震式热议
发布时间:2019-01-18 23:50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据最新媒体报道,广州两次被车碾压的小女孩小悦悦于今天凌晨终因伤情过重,救治无效,幼小生命离开了人世。下面是记者从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回的报道:

发言人: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王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2011年10月21日0时32分离世,下面我们请抢救小组代表、我院重症医学科IPU主任苏磊(音)代表医院做情况通报。

苏磊:各位朋友,上午好,小悦悦在我院抢救的七个日夜中,社会各界、各级领导高度关注,我院即使提供了最高等级的抢救方案,邀请了军内外最具权威的专家指导救治,全院上下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终因伤情过重,救治无效,幼小生命离开了人世,我们与社会各界一样深感痛惜。

在这里,我们代表广东军区广州总医院对关心关注小悦悦救治的社会各界、众多媒体表示深深的感谢,也祝福小悦悦的父母及家人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顺利,感谢所有的朋友对我们的抢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帮助,谢谢大家。

小悦悦事件回顾: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该事件发生后一经媒体报道,小悦悦的治疗情况受到了全国亿万群众的关注,人们在祈祷小悦悦快点好起来的同时,也纷纷交矛头对准了那两个撞人后逃离现场的肇事司机和那十八位在小悦悦倒地后漠然从身边经过而没有采取任何救助措施的人,此事件也在全国上下引发了一场关于见义勇为道德观的全面性讨论,以下是部分媒体对于此事情的后续报道:

南都社论:反思小悦悦事件,道德唤起之后是公民培育

10月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在各种论调中,有人建议通过立法惩罚“见死不救”,也有人对此持谨慎态度。应该说,对于小悦悦事件的讨论与反思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无论观点如何,本身就表明了整个社会对于道德问题的重视。

而就目前来看,舆论的主要两个指向分别对公民个体道德的唤醒和对社会大环境本身导向作用作了反思。具体言之,对个体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对18个路人的谴责以及对自身道德觉悟的唤醒;对社会大环境的反思则主要指,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基本的司法公正、社会救济体系,从而将人性挤压向负面的观点。

客观来说,这两种基本的反思路径肯定都有其深刻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存有一些可供讨论之处。苛责社会,这显然非常容易,既容易叫好,同时又保全了自己,何乐而不为?而指责个体,或者割裂自己与18个路人的同构性,却也容易忽略事发现场的复杂性。例如,视频传播开来以后,已经有其中的路人表示当时尽管看见一个物体被碾轧,但是确实不知道是什么状况,所以很淡定;另外,也有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诉说自己当时看到以后就被吓坏了,处于惊恐失措状态。

这样的陈词是否真实,恐怕真的只能取决于每一个个人是否愿意相信。但是,无论你信还是不信,面对当时的状况,产生不知所措的现象也是极有可能存在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时下的社会状况正在高度复杂化,人们在面临危机时的考虑也更趋复杂化,这不能简单地归结到道德缺失上来,而确实是要对很多问题进行细化处理。

同样被热议的老外跳进西湖救人一事,是否要急着在中美民众之间划分一条道德优劣的界限也是可商榷的,因为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整个中国的民众,无论贫穷富有,地位高低,都普遍缺乏一种最基本的在危急时刻实施救助的知识与能力。相反,在美国,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社区教育,如何应对危急时刻的自我救助、救助他人的技能都成为最基本的学习内容。

更值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既实现了对公民能力的训练,更使得公民意识得到了培育。而回到中国的问题,我们绝对可以谴责路人,尽管会有误伤,但这些路人中必定有为数不少的真正冷漠的人。不过,如果反思仅仅停留于此,那么小悦悦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震撼和真正的改变依然是肤浅至极的。

正如前文所述,从目前的反思力度来看,整个舆论已经完成了一次道德启蒙。我们不断告诉自己,一旦遭遇类似事件,我们每一个个体都责无旁贷,理应担负起我们的道德责任。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反思也当更进一步,从观念层面落到实际层面,例如参照美国的经验,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社区教育中,启动一些技术性的知识培训,搭建一些培育公民应对危机能力的平台。

社会道德问题终究隶属社会自治的范畴,我们苛责路人也好,我们谴责社会大环境也罢,无论怎样,避免此事再现的途径终究都只能由社会自己来探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正从传统社会秩序的窠臼中破壳,在市场大潮的淘洗中,却并未建立起一套现代公民必备的道德意识与担当能力。而要培育每一个个体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能力,既需要个体观念层面拥有足够的意识,更需要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平台进行培植。

因此,我们呼吁在反思小悦悦事件的过程中,有必要迈出更富建设性的一步。从社会自身出发,汇聚政府、N G O、民间热心人士的力量,合力展开有关此类危急时刻的应对训练,并将这一套应对培训机制一直保持和不断完善。我们相信,从观念到实践,从说教到行动,才是提升中国社会道德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个体被淹没的善心才能真正被发掘,个体在危急时刻的惊恐方能更好地被消除,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张鸣:中国法律应确保救人者免受冤枉伤害

任韧:我想请教一下张鸣教授,当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从人们的心中触摸到道德的温度,起码会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有某种制度,可以起码让我们能够去放心大胆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您认为我们的这种制度建设,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张鸣:现在很缺失的,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其实他就比如帮助老人,他把撞倒的人扶起来,其实很多人并不想求好报,并不想求回报,他只是想不受伤害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愿望已经变成奢求。我们看到彭宇案之后,一个救人的人居然被罚了这么的款,而且很多人他被冤枉了,冤枉以后他无法在法律面前讨一个公道,他本来是救人的,他本来应该受到感激、感谢的,但是却反而受到了恶报。

如果我们的法律不能、我们的制度不能保障这一起码的一点,就是说他们别受伤害,我们怎么能够促使人们去做好事呢。更何况其实说我们现在整体的制度结构上就是有问题,我们的精英,我们的官员在遭到民众求助的时候,他是不是也是冷漠的,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精英,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冷漠这样的心态,是不是我们也会做一些这样的,平时看起来没有这么严重的冷漠的行为呢?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反思,没有这样人性的反思、社会的反思或者制度的反思,我们怎么样能够把这样的丑闻,或者是这样的一些欺辱,哪怕消灭一点点呢。

汪洋要求反思小悦悦事件:用良知的尖刀解剖自身丑陋

小悦悦的故事,刺痛了国人的心。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每个人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

    忍住疼痛唤起社会警醒

“停止冷漠”在微博上疯狂转发,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

据广东卫视报道,在昨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 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连日来,省市多场大讨论中,关于在道德与法律之外,建立救济机制、奖惩机制的声音逐渐清晰。 

的确,各项体制机制的保障体系,救助常识的普及教育体系、危难救助的应急体系等救助大网络的搭建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昨日,佛山日报记者多方走访政府部门、民间机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献策保护见义勇为,共建社会救助体系。

 ●现实困境

    好姨的心结:救人被误会我也怕

“以前救人帮人,从来没想过会怕,但这两年看到或听到,帮人或救人后还被误会的新闻多了,我也有些怕和担心。”佛山民间著名的好心人陈焕好说。从小时读书到现在,她已经记不起来自己救过多少人,但令她感到欣慰的是,从来没有受过别人的误解。

不过,许多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冷漠人,让她心痛。好姨的心里于是有了心结:自己救了人之后,被人误会了,怎么办?她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她每天都跟丈夫讨论这个问题,身处事故现场,救或不救?“这个心结,我至今还没有打开。不过不管怎么样,看到事情的发生,我还是会先去救人,做了再说。”

    ●见义勇为基金调查

    市一级难觅踪影

据记者了解,市级见义勇为基金组织在佛山难觅踪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坦陈,作为市一级层面的“组织缺失”,确实给认定事实、弘扬正气带来负面影响。

早在2008年,我市相关部门曾拟就了见义勇为机制建设及奖惩规定,但因种种原因,至今相关制度内容仍未出台。上述负责人表示,值得庆幸的是,禅城、顺德先后建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级层面“组织缺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禅城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人员提供的一份文件显示,佛山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筹建中,拟筹集500万元启动资金,并会加大对各类见义勇为的奖励力度。“这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的文件,一切都不好说。”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小悦悦今天凌晨时分离开了我们,新概念网络在此只能祝愿小悦悦一路走好,天堂里不会有这么多冷漠的人,同时,我们祝愿小悦悦的父母在承受了如此之大的打击之后一定要坚强的走下去。但愿我们的社会对于这件事情来一次深刻的反省,但愿今后不再有这样的人间悲剧发生在我们身边!

本文章由新概念互动原创,如没特殊注明,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jianzhan0.com/dongtai/2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