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女大学生争做“周末二奶”谁之过?浮躁的欲望心理支配女大学生去做“周末二奶”!
女大学生争做“周末二奶”是高校近年来流行的一道独特风景。她们或花枝招展,或衣着光鲜,在浮躁的欲望心理支配下拼命折腾着自己,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时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偏爱骂大学生,把自己整的像个“愤青”一样唾沫横飞,对这些吃“青春”饭的女大学生充满了鄙夷和不屑。我们承认,社会在多元化发展,各种思想观念尤其是女性观念提升极快,她们甚至不甘于平庸寂寞,不甘于青春转瞬即逝,追求时尚,看重物质,没有健康婚恋观的意识,也没有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加上大学校园普遍忽视素质教育,尽管大学生“周末二奶”遭受众人非议,是一种丑恶无耻现象,但它还是象罂粟花一样慢慢应运而生,其实目的就是一个:钱!
为了钱大学生就可以出卖尊严吗?嘿,这年头,尊严能值几个钱?还不是物质跨下的玩物?只要做了“二奶”,所谓的爱情、友情、人格、廉耻等就统统被严重扭曲了,一个100元一夜,一个200元一夜,你跟哪一个?肯定是200元的了,这就是物质的欲望,贫瘠的虚荣。当调查大学生“傍大款”、“周末二奶”现象时,竟有61.5%的大学女生表示“应该及时享乐”,言外之意就是认同这些现象,只是如此“好事”没机会碰上,如若碰上了那还不是趋之若骛、纷纷效仿吗?
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潮有时我们难以招架,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一夜暴富,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美女金钱,大学女生本是有着清醇娇好的容貌,拥有自尊自爱的一代,而在物质的引诱和夜晚的霓虹灯下却变的醉生梦死,庸俗不堪。大学生如此堕落究竟是谁的责任?
一、大学校园明显忽视素质教育。总是一味的攻读课程,考学分,拿奖学金,除了书本知识和会喊些口号,还会做什么?为什么不教一些社会知识生活常识?为什么不专门开设性教育课程?大学生不是花前月下,就是游戏人间,三四年下来还不是一个木头疙瘩?如果拿社会上的生活氛围来教育大学生,试想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学校园缺乏对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正规化管理。现在的学校越来越阔气,越来越热闹,越来越车水马龙。社会丑恶现象正在步步向学校渗透,有寝室不住,非要去外租房子;有食堂不去,非要在外大吃大喝;就连交友对象也多是一些社会上的,更有甚者,学校不再是学校,完全就是一个大菜市场,什么人都可以自由进出,不禁人流,不禁车辆,俨然一旅游景点,看不出究竟是学生还是社会闲散人员,维护好教学秩序和校园秩序难道就那么难吗?
三、一个物质,一个欲望,双赢的事往往一拍即合。大学生找一“靠山”不但自己吃喝不愁,学费不忧,说不定还会给家里解决燃眉之急。如果身体硬件好,做二奶最多两三年时间,虽然是躲躲闪闪,有违社会道德的事情,毕业出校门之后谁还认识谁啊?大学生最大限度的解放青春,释放自我,满足消费欲望,本是私人问题,时间可以磨平一切,以后参加工作,谁还经常提这些事情呢?
四、社会传媒,大众网络直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思想道德堕落。当今社会,人人都在极力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不择手段铤而走险的也不在少数,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少人一夜成名了,一夜暴富了,有多少人愿意当农民?又有多少人愿意当工人?什么是兢兢业业,什么是塌实肯干,在现今社会苍白的就象一张纸,一戳即破。难怪女大学生争做“周末二奶”,这就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思潮的不齿行为。
女大学生争做“周末二奶”必须予以正视、重视,如果更为加剧和蔓延实则为社会之痛,人性的悲哀!
按照这样的成功观塑造起来的人是可怕的。吉林省妇联对五所大学的上千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半数以上的女生不反对“傍大款”、做“周末二奶”,虽然其中只有1%的人表示“有机会自己也会这么去做”,但有21.2%的人认为这样做“很正常,每个人追求不同”,33.7%的人认为“无所谓”,只是自己不会去做。这个比例和高达61.47%的女生赞同或基本赞同做人“应当及时行乐”,合在一起就为上述成功观做了一个可以量化的注脚。在有钱有势者迅速“西门庆化”的同时,没有掌握优势资源的普通人或弱者中开始出现“宠物化”倾向,笑贫不笑娼,做“宠物”也是一种成功的“宠物”。成功,成功,有多少罪恶借成功之名而行?
有人把这样的成功观叫做“毒药”,我说这样的成功是一种摇头丸、“迷幻药”,一旦吞了下去,就会云里雾里,生活在幻觉中,再也不能容忍平平淡淡的一日三餐,再也不相信诚实的劳动,再也不愿坐冷板凳、下苦功夫,寻常生活在他们的眼里成了失败的代名词,恪守道德底线被看作是愚蠢、无能的表现,《厚黑学》成为不少人的人生指南不是偶然的,女大学生中流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乃至不惜做“周末二奶”更不是偶然的。我们的媒体每天几乎都在为这样扭曲的成功观推波助澜,明星、大款鸡毛蒜皮的小事、奢靡时尚的吃喝拉撒,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下酒菜,天天端出来款待受众,不厌其烦,不惜版面。人性具有两面性,如果社会总是往本能的、肉欲的、生物性的一面引导,处处迎合人性中的这一面,那么人性就会往这个方向倾斜,至少多数人是缺乏足够的定力抗拒的,尤其刚刚入世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这样的成功观借助大众传媒、网络、商业广告不断弥漫,对人心的诱拐是极为成功的,据说,有人在上海做过一项调查,年轻人愿意当农民的一个都没有,愿意当工人的只有一个。为什么?就因为工人、农民注定了就是失败者,在成功的探照灯下,这些靠体力劳动吃饭、诚实生活的职业对年轻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用这种成功观塑造的年轻人心目中,只有万能的金钱,无限的享受,只要能带来这些东西就是成功,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等待天上掉馅饼,自己第一个接到,而且相信天上一定有这样的馅饼。什么努力,什么勤劳,什么诚实,在这个贫富两极急剧分化的年代,在那么多靠不光彩手段率先暴富的例证面前,真是脆弱得不堪一击。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要一味责怪那些不反对“傍大款”、做“周末二奶” 的女大学生,确实也有点不忍心。她们只是这个时代里成长起来的普通人,她们的观念是在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夹缝里形成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凭空产生的,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当社会普遍追求物质化的成功,世上一切最好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被极少数成功者占有,失败者的立足之地如同流沙一样不断滑陷,我们还能奢望大多数女大学生坚守底线、拒绝诱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