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划分的标准
出其内在的联系。因此,模块划分的能否合理,直接决定到系统设计的品质,决定系统开 结构化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把系统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并用结构图的形式表达发的時间、开发成本以及系统实施和维护的方便水平等方面。为了可以合理地划分系统的子问题划归到同一模块;把不相应的子问题划归到系统的不同模块。衡量系统的结构化程 每个模块,使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划分模块时要遵循的总原则是:尽量把密切相应的度及模块的独立性,可以通过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联度和模块内部每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聚合度两条标准来开展评价。
模块之间的关联度
模块之间的关联度是用来表示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水平。关联度低,则表明模块之间的联系越少,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强,就越简单独立地开展编程、调试和修改,某个模块中产生的错误对其他模块的决定也就越小。相对模块之间的关联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1)模块之间的联系方法。假如一个模块直接调用另一个模块内部的数据或指令,这表明被调用模块内含有多方面不相应的信息,使得模块间联系增多,修改一个模块将直接决定其他的模块,降低了模块的独立性。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防止使用这种联系方法。另一种联系方法是通过被调用模块的名称来调用整个模块,使其完成一定的基本功能 这样子可以降低模块间的联系,增加其独立性。因此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这种联系方
式 (2)模块之间使用控制信息的数量。控制信息是指控制程序运行过程的信息,在程序调用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控制信息,必然会增加模块之间的联系,决定模块的独立性。因此,在模块之间应尽量不必或少用控制信息。当必须要在模块之间使用含有控制信息的调用
关系时,可以通过基本功能分解的形式消除控制信息的决定。(3)模块之间传送数据的数量。模块之间通过调用关系传送数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联系方法。不过,假如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过多,一样会给理解和修改模块提供困难 且降低系统的可维护性。一个模块同其他模块之间传递的数据越少,模块间的相互独立性
就越强,也就越便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
性来考虑。模块之间的界面越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则关联度越低,模块的独立性也就 要降低模块之间的关联度,除了从以上几方面考虑之外,还能够从模块界面的清断
越强。
模块内部的聚合度
一个模块内部的多种组成部分之间间联系的越密切,其聚合度越高,模块的独立性也就越强。模块的聚合度是由模块的聚合方法确定的。依据模块内部的构成情况,其聚合方法可以分
成以下七种形式 (1)偶偶然性聚合。将几个毫无联系的基本功能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一个模块,称为偶然性提高运算速度而结合在一起,因此聚合度最低。聚合模块。这种模块内部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差不多没有什么联系,只是为节省存贮空间或模块,称为逻辑性聚合模块。这种种聚合形式,其聚合度也特别低,模块中的多种基本功能要通 (2)逻辑性聚合。将几个逻辑上相似,但彼此并无联系的基本功能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过控制变量选择执行。(3)時间性聚合。将几个必须要在同一时段开展处置的各项基本功能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性聚合方法。模块,称为時间性聚合模块。如系统的初始化模块、结束处置模块等,可以考虑采用時间
(4)过程性聚合。将为了完成某项工作处置过程,将执行条件受同一控制流支配的
若干个基本功能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模块,称为过程性聚合模块。这类模块的聚合度较前几种
要高一部分。
称为数据性聚合模块。这种模块能合理地定义基本功能,结构也比较清楚,因此其聚合度较 (5)数据性聚合。将对同一数据加工处置的若干个基本功能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模块高 同(6)顺序性聚合。把若干个顺序执行的、一个处置的输出是另一个处置的输入的基本功能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模块,称为顺序性聚合模块。这种模块的聚合度要更高一部分 7)基本功能性聚合。为了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由简单处置基本功能所组成的模块,称为基本功能性聚合模块。这种模块基本功能单一,内部联系紧密,易于编程、调试和修改,因此其独立性最强,聚合度也最最高 在上述七种模块聚合方法中,其聚合度是依次升高的
基本功能性聚合模块
度最高,故此在划分模块的过程中,最先应尽量采用基本功能性聚合方法式。其次,依据必须要可 以适当考虑采用顺序性聚合或数据性聚合方法,网站制作但要防止采用偶然性聚合和逻辑性聚合方
本文章由新概念互动原创,如没特殊注明,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jianzhan0.com/jingyand/7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