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网站
本文依据10多年的网站开发经验,从头到尾讲讲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网站,希望能对读者产生一部分决定。
一、网站开发现状剖析
1、 网站的分类
现在的网站,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名片性质的网站:即一部分公司为了宣传或者单纯只是为了建设一个网站,而更终产出的名片站,这类网站无更新、无信息、无流量,差不多没有什么价值;
独立网站:独立建设的网站,符合建站时候的需求,有更新、有信息,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站已经不符合需求,一般情况,3~5年就要重新推翻重做,每次都会损失30%以上的数据。现在的网站大部分是这样的类型;
平台性质的网站:以平台思想为基础,在此之上建设的网站,这类网站的生命周期比较长,不过研发成本高,对规划、设计、技术等各方面的需求都比较高,相对而言,这类网站数量比较少。
2、网站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网站,都纯在好多的问题,这里总结如下:
网站规划思想错误:大部分的网站,全是从产品设计开始,由产品设计来驱动整个开发过程,使得前端的设计确定了后端的程序实现,也确定了数据的结构。这就好比依据装修图去造房子,有点本末倒置了;
响应需求变更的能力弱:网站天天改,这差不多是无法防止的事实,越改越难改,使得更终网站只能重做,一般网站的生命周期3~5年就算长了;
网站对顾客不友好:顾客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层面,其一,是浏览的人;其二是浏览的程序,比如搜索引擎等。如何做一个友好的网站,搜索引擎全是很重要的,就算有的网站不必须要搜索引擎提供流量,不过搜索引擎却给网站提供了实现友好的一个基本途径;
还有好多的问题,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假如大伙有什么关于网站开发、规划方面的疑惑,可以参见本文更后的联系方法,大伙一起讨论。
二、网站规划思想
如何规划一个网站,这里从计算机的起源开始。计算机的好多术语,全是来源于建筑行业,好多思想及方法,也是来源于建筑行业。试问,如何修建一个品质好的房子?或者能有不少的共通之处。修房子,第*步的应该是要画出建筑结构图吧,只有建筑结果图确定了,后续才能做好,如何图纸出了问题,那房子一定是会出问题的。建筑结构图,在计算机上,便是模型,通过模型来驱动网站的整个建设过程,才是建设一个好网站的更佳方法。
经验1:用商业模型驱动网站的建设过程,而不要以网站的设计来驱动。
1、现在常见的网站开发的流程
现在常见的网站开发的流程总结如下:
需求阶段:确定网站开发需求、目标等信息;
产品设计:设计网站的栏目结构、页面结构、交互等,产出设计稿;
美工设计:依据产品设计稿,开展网站页面的美工设计,产出成效图;
页面制作:依据成效图,开展静态页面制作,产出静态页面;
程序开发:依据静态页面,结合需求,开展网站的程序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开展数据库设计;
测试及上线:开展基本功能、易用性等测试,然后上线。
不管是自个开发网站,或者是委托第三方开展网站开发,基本全是这样的流程,更有甚者,好多第三方开发全是使用开源的网站开展修修改改就做出来了,成本低、時间快,不过隐患也更大。
经验2:开源修改而来的网站,会使得修改成本高、数据不可用等诸多问题,除非必须,千万不要如此。
从上述的过程可以看出来,整个开发流程,全是由产品设计来确定的,产品的设计确定了网站的结构、程序的开发、数据库的开发、更终的呈现。假如产品的设计有任何的变动,则牵一发而动全局,必须要从前往后开展修改,可见难度之大。更可怕的是,一旦修改决定到数据库的结构,可能便是致命的。
2、建站之初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既然现在常见的方法,有那么多的问题,那如何才能更好的建设一个网站?这里先讨论一下网站的建设的目标,或者说建设之初应该思考清楚的几个问题:
2.1 浏览者行为剖析
这样的问题貌似毫无意义,不过在接触的大批的案例之中,都能感觉到,好多网站开发,只是为了领导,为了领导而建站。假如是这样的目标,那就不必继续再往下看了。
经验3:网站是为了浏览者而建,不是为了老板而建,从浏览者的角度来思考
建站之初,应该要剖析咱们网站面临的受众,问问如下一部分问题并用纸写下来。
必须要吸引什么人来讲网站?通过什么方法吸引人进来?浏览者对什么信息感兴趣?他们如何更简单的找到想要的信息?他们如何会愿意一直的来浏览网站?如何会愿意替自个去传播网站?这样的阶段,一定从浏览者的角度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思考清楚,那网站更终也不可能有价值。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必须要考虑清楚一个浏览者在网站的所有行为及转化过程。再此基础上开展受众的剖析,才能让网站真正的符合顾客。
经验4:访客生命周期:进入网站、浏览网站、多次浏览网站、传播网站
2.2 网站结构设计
如何开展结构设计?其实,做网站就和写文章一样,*先是拟定标题,先定下来网站的名称;然后,定义文章的关键字,也便是定义网站更关键的几个关键词,这几个关键词确定了网站的关键方向,也是希望浏览者进入网站以后,能留下的对网站的印象;然后再定义文章的提纲,便是网站的栏目结构,围绕上面的名称、关键词,定义具体的栏目、子栏目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后才是去填充信息。
只有依照这样子的思路去设计网站,浏览者才可能在浏览网站以后,在脑子里边留下印象,明白这网站是做什么的。
经验5:网站结构设计顺序:标题、关键词、栏目、子栏目、页面
2.3 要收集的数据
考虑要收集的数据,更主要的是浏览者的行为数据,基于此,将会对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产生非常大的决定,能让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考虑到数据的收集。
网站的关键是什么?不是程序、不是页面、不是成效,而是数据。不论什么时候,网站的关键价值全是积累的数据,发挥数据的价值,网站的价值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不考虑数据的网站,会有非常大的风险。
曾经接触过一部分网站,看起来很好,不过却连顾客注册都没有提供,这样子的网站,不论当前如何,不过却没有半点的积累。
经验6:网站的关键价值是数据
2.4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网站的目标是符合当前的需求,相对未来,互联网瞬息万变,投入当前的成本去实现未来可能不可能出现的基本功能,是不合适的想法。不过,去考虑未来,考虑网站未来的走向,并不可能产生额外的成本,不过这样子的做法,会对整个建设过程产生决定,让整个过程能有个更清晰的目标,不论是未来要改还是需求发生改变,都将节省好多的成本。
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网站开发的时候,是一种指导。
3、推荐的网站规划方法
如何做,才是更好的方法,才能让网站更具有生命力,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里提出一个网站规划方法的更佳实践:
3.1 需求剖析阶段
按如下的流程来做好需求剖析:
用一段当然语言来描述网站的需求;
从描述中抽取出动词、名词、动宾短语,从而可以定义清楚网站的浏览者、基本功能;
对浏览者开展剖析,从而找出其关键的需求,对应的关键基本功能;
开展关键基本功能的细化,以定义具体的基本功能需求。
3.2 架构设计
经验7:以平台的思想来设计网站
在这里,强烈建议大伙以平台的思想来设计。现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设备的一直普及,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单一的PC网站已经不能符合需求。
很明显,现在大伙对网站都有如下的期望:
网站要能支持多种终端浏览,至少支持电脑、手机浏览,乃至还必须要支持APP;
网站要和好多第三方平台对接,比如微信、微博等;
网站的信息要适合于全网传播;
网站的修改要简单、响应需求变更的能力要强。
依照平台思想来建设网站,才能到达以上的预期,否则,结果不可能太好。至于什么是平台思想,这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在以后的文章中将会开展深入的讲解,希望大伙持续关注专栏发布的更新信息。
3.3 产品设计阶段
经验8:按搜索引擎需求设计网站,到达基本的易用性需求
产品设计的诀窍此文不说,这里更关键的思想是,按搜索引擎的需求来设计网站,从而到达更基本的易用性需求。
搜索引擎为了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提高浏览搜索引擎的顾客的友好度,愿意将易用性好的网站推荐给顾客,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易用性需求,假如网站的设计上能符合这些需求,则网站易用性也就能到达一个基本的层面。
比如,搜索引擎对页面的权重评价的重要指标便是链接度,假如一个网站重要,那网站上应该有好多网页指向它,故此,设计的时候,重要的网页就应该给予越来越多的链接支持,从而凸显其重要性。
3.4 开发阶段
这是关键,必须要考虑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语言的选择:使用什么开发语言,具体上,语言并不是更重要的,毕竟现在的网站,全是多语言的结合体;
开源框架的选择:底层可以使用开源框架,不过表现层、应用层,尽量防止使用开源框架;
开发思想:以模型驱动来开发,一定是模型优先,商业模型,改变的几率会比较小,这样子可以极大的降低维护成本,并且能更好的符合需求变更;
关于测试:除了惯例的一部分测试之外,必须要增加一项易用性的测试,从顾客的角度来认真的测试网站,并提出修改建议。
三、本文八条经验总结
经验1:用商业模型驱动网站的建设过程,而不要以网站的设计来驱动。
经验2:开源修改而来的网站,会使得修改成本高、数据不可用等诸多问题,除非必须,千万不要如此。
经验3:网站是为了浏览者而建,不是为了老板而建,从浏览者的角度来思考
经验4:访客生命周期:进入网站、浏览网站、多次浏览网站、传播网站
经验5:网站结构设计顺序:标题、关键词、栏目、子栏目、页面
经验6:网站的关键价值是数据
经验7:以平台的思想来设计网站
经验8:按搜索引擎需求设计网站,到达基本的易用性需求
四、结束语
原本想要用一篇文章来讲清楚如何规划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网站,不过信息太多,写浅了大伙看了不明故此,没有具体赞助,写多了出本书都不够,难在这样的度的把握。
先将本文作为一个引子抛出,看一看大伙的反馈,后续会一直将一部分关键的话题,开展详细的讲解,以期更终能让大伙一起明白整个过程,并能付诸实践。让以后网站的品质能获得实质的提高。
本文章由新概念互动原创,如没特殊注明,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jianzhan0.com/jingyand/7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