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科技(上海网站开发)关于移动互联网端抽屉导航(三线icon/汉堡包菜单)的文章和讨论已经够多了。本文无意加入这些讨论,只是想寻找一种更好的替代方案,毕竟抽屉导航的缺陷早已成为公论 >>>
在此以前我想先老生常谈一下:每一款产品全是为特定顾客群体而设计的,你必须要仔细琢磨顾客的使用场景,一部分方法兴许适合你,但对别人却未必。
在Swarm by Foursquare的1.0版本中,点击左上角的头像是前往个人中心的先进途径。
Swarm by Foursquare
这看起来很机智,还有比头像更能代表个人中心的icon嘛?但具体情况却是除了设计者之外没有人能理解这样的交互,呵呵。故此只过了一个月,Swarm就把个人中心挪到了底部标签栏。
标签导航是较常见和实用的,尽管会占据一部分屏幕空间,但它的好处确实足够多:
即便是自2010年起便在使用抽屉导航的Facebook,也从2013年开始投入了标签导航的怀抱。
不过Swarm的导航还有精进空间,比如他们的导航只有icon没有文字。诚然icon会更直观和形象,但这对icon的需求会很高,它必须要易于理解,不然还是像Facebook那样用文字表明一下比较好。
Swarm&Facebook
如你所见,Facebook为每个icon都加上了文字,就算是像「设置 – 齿轮」这样子约定俗成的隐喻。而Swarm则使用类似于蜂房的icon来隐喻个人中心,理解成本显然较高。
也许没我说的那么严重,但很多对设计者而言显而易见的事,对别人来说却可能很难察觉,这却也是事实。
我把以Tinder、Snapchat及其他APP为代表的导航方法称为滑动导航。
这类导航模式的特点在于体验的当然性,它与滑动手势相得益彰:整个APP就似乎是一块水平长条的大屏,不管你如何滑动都只是切换到大屏中的某一部分罢了,这使你差不多可以抛弃「点击」操作。
有得必有失,滑动导航的一大缺点是你无法直接从第1个页面切换到第3个页面,更重要的是,作为页面标题的导航icon至多只能显示3个,其余的会被隐藏起来,你必须要遍历所有页面才可以知道这样的APP有什么页面,他们分别在哪,这确实不够直观和便捷。
不过相对只有3个主页面的APP(比如Midpic)来说,滑动导航可谓如鱼得水。
Midpic
也许咋们可以通过「无限水平滑动」来改进这一导航模式,这可以消除顾客在较左端/右端2个页面时的碰壁感。
Tinder
BAG的设计者Nacho Rapallo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导航方法:下拉屏幕——就像下拉刷新Feeds那样,不过必须要拉得越来越多——切换页面。
BAG
这种交互模式的讨喜之处在于,它类似于抽屉导航,但却没有抽屉导航的部分缺点:
抽屉导航较大的问题在于当你切换页面时,你必须要先点击汉堡包icon(或右划),等待导航打开,然后再点击目标icon,假如你不小心点错了,就得再来一遍,这太浪费時间了。而通过这种交互方法,你的手指有效不必须要离开屏幕,效率大大提高。
不过这种交互方法并不是没有缺陷,假如你的APP包含Timeline,而顾客滚屏后必须要切换页面时,要*先返回顶部才能开展开展该操作。同时,作为 一种不可见性的交互方法,顾客必须要被引导,这会很困难。因此我不太推荐初创公司过多使用创新型的交互模式,这会使早期顾客赶到迷茫。
经过深思熟虑,我尝试上海网站开发出一种可以防止上述所有缺点的导航模式。我把BAG的下拉改成了侧滑式,这样子一来就能防止滚屏的麻烦。咋们来讲看它长什么样:
Slide navigation pattern by benjamin berger
我承认它还不够好,比如导航依旧是被隐藏的,顾客必须要去学习和习惯。此外它还与咋们常用的右划返回手势会发生冲突。不过它确实要比抽屉式导航更好。
以上信息由新概念科技(上海网站开发,上海网站制作,上海网站制作)为您提供,越来越多精彩信息:http://www.jianzhan0.com/
关注“新概念科技”微信公众号,迅速获取互联网较新资讯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